首页 > 医患问答 >
医患问答
多发性创伤病因分析与急救护理方法

  多发性创伤病因分析与急救护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开交通运输的发达,创伤尤其严重损伤患者较以明显增多,且伤员挟害程度较大,伤情较为复杂,尤其是复合性损伤及重要器官损伤时,常危及生命[1]。提高伤者存活率是救治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减少伤残率[2]。因此,护士增加急救护理意识,预见性的病情观察,正确评估、瞬间判断、果断处理等急救护理措施,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现将我院在2006年5月-2008年5月所救治的多发性创伤47例患者,对其急救护理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赀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20-50,平均34岁。

  1.2创伤原因及部位: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4例,刀刺伤7例。其中颅脑伤并脑部伤10例,颅脑并腹腔脏器破裂12例,胸腹联合伤例8例,腹部及其它多处伤例7例,多处多根骨折例6例,四肢骨折4例。

  1.3治疗结果:治好25例,致残5例,死亡10例,好转7例。病人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4例,抢救无效死亡6例,其中4例失血性休克未能纠正,2例合并中度颅脑损伤。

  2、急救护理

  2.1快速对伤情做出评估:接诊时快速、及时、评估伤情,实行首诊负责制[3]。护士要有独到的急救意识,敏捷的思维,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4]。在询问的同时,充分暴露创伤患者身体各部分,按ABCDS法检查:A(airway气道)有无堵塞:B(breathe呼吸)动度和频率:B(bleeding出血)体表出血部位:C(circulate循环)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sense感知觉)意识、反应。对病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各部位伤情的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

  2.2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根据评优结果,确定危及生命的部位,及时配合医生的处理,反复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遗漏诊断,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

  2.3快速地执行VIPCO急救程序:具体地说,V: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并备好呼吸机。I: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2——3个静脉通道,使用动,静脉套管针,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如若处周静脉循环不好,可以同时作深静脉穿。液体的复苏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P:即心脏泵功能监测,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及静脉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有时显出血的必须立即加压包扎,并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O:即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立即送手术室手,并注意送转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

  2.4置管

  2.4.1留置导尿: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理,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2.4.2其他管道: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要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波动记其,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的变化,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注意各管道通畅,避免堵塞。

  2.5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等。在建立静脑通道时,就常规留取血标本备血,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并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

  2.6做好转运途中的护理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3、讨论

  多发性创伤以交通事故发生为高,其次为高处坠落伤等,且伤情严重复杂,损害程度较大,尤其是复合性损伤及重要器官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增加护士急救护理意识,对病情观察有预见性,对创伤患者的外观预测指标有特殊敏感性,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使患者在早时间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很重要,除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通常多发伤者有三个死亡高峰和六大并发症,三个死亡高峰为:第1死亡高峰于伤后数分钟之内,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脑干,高位的严重创伤等,往往来不及抢救;第2死亡的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创伤病人的关键;第3死亡高峰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哀竭或MODS,死亡。六大并发症:是指受伤后先后发生的创伤性休克,急性肾功能哀竭,ARDS,严得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哀竭,胃肠或肚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MODS,死亡率。据,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病死率的7。因此笔者认为,迅速,正确评估与预见性的急救护理能抓住“黄金时刻”,对多发性创伤救治起关健作用。争取在“黄金1H”内使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而同时做时一步的安排,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提高成功率降低致残和死亡的发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