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坐骨神经痛 >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表现方式有哪些呢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表现方式有哪些呢?坐骨神经痛是腰腿部痛的临床症状之一,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中外侧的疼痛,它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

  在,它隶属“痹瘴”范围,认为它是由于风寒或风湿之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痛。

  【病因】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主要是坐骨神经的间质炎,多由牙齿、副鼻窦、扁桃体等病灶感染,经血液而侵及神经外衣所致,多和肌炎及纤维组织炎伴发,寒冷、潮湿常为诱发因素。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中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所致。为了便于诊断,临床解剖类型又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上段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损害),丛性坐骨神经痛或中段坐骨神经痛(腰骶丛病变);干性坐骨神经痛或下段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干或分支损害)。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内,或者为脊椎本身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肿瘤、腰椎管狭窄、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椎弓峡部裂并脊椎滑脱、骨肿瘤、骨结核、脊椎损伤、硬膜外脓肿、脊椎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根性坐骨神经痛常见。丛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主要为骶丛神经干邻近组织病变所致。如化脓性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核、骶髋关节半脱位、髂内淋巴结的转移癌、腰大肌脓肿、髋关节炎、盆腔内子宫附件炎、肿瘤、妊娠子宫的压迫、损伤、神经本身的肿瘤、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痛以单侧为多,中年男性多见,起病常急骤。但也有缓起的,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常先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亦有在起病前数周已在步行或运动中牵拉神经而引起的短暂的疼痛,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可由臀部或髋部向下扩散至足部,在髂后坐骨孔、大腿大转子内侧、大腿后面中部、胭窝、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为严重。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发作性疼痛可为烧灼样和刀刺样,常在夜间更剧。

  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采取特殊的减轻疼痛症状的姿势。例如在睡眠时喜向健侧侧卧,病侧髋、膝关节微屈。如果要求仰卧的病人起坐时,病侧有膝关节弯曲,这是保护性的反射性症状,称为起坐症。坐下时首先是健侧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略向健侧倾斜,病侧下肢髋、膝关节处微屈,造成脊柱侧凸多数凸向病侧,即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减轻椎间孔处神经根的压力。少数可凸向健侧,以减轻神经干的张力。俯拾物件时,病人选屈曲患侧膝关节,以免牵拉坐骨神经。根性坐骨神经痛在咳嗽、打喷嚏及排便时疼痛加剧,并呈放射性疼痛,腰椎棘突和横突的压痛为明显,而沿坐骨神经通路各点的压痛轻微或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屈颈试验和压颈试验阳性者为其特点,表现根性神经痛。

  干性神经痛时,可在下列各点测出明显压痛:①坐骨孔点,在坐骨孔的上缘,相当于针灸穴位的秩边穴,示坐骨神经干压痛。②转子点,在坐骨结节和转子之间,相当于承扶穴处,示坐骨神经干压痛。③胭窝中间及小腿后侧中问,相当于委中穴及承筋穴,示胫神经压痛。④胭窝外侧,相当于委阳穴处,示腓总神经压痛。⑤踝点,在内踝之后,示胫神经压痛。⑥跖中央点,在足底的中央。移动患肢使神经牵伸或要求病人仰卧作患肢直腿高举时均可引起疼痛。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张力松弛和轻微萎缩,常见的有腱肌群及腓肠肌等。肌肉压痛以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腹处为明显。小腿外侧和足背区可有针刺、烧灼和麻木等感觉异常,但客观的感觉障碍较少见。膝反射有时可稍增强,这是由于腱肌群(对股四头肌有对抗作用)的肌张力减低的缘故。如果腰部神经根受损,膝反射可能减低。踝反射多数减低,在严重和慢性期则可消失,这是由于骶神经根受损所致。

  坐骨神经痛的病程依病而异。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时间长短亦各不相同,一般病人在病后卧床休息可使疼痛迅速缓解或消失。坐骨神经炎初5~10天疼痛为剧烈,此后逐渐减轻,在恰当的治疗措施下,一般在6~8周内恢复。有些病例变为慢性,时好时坏,常持续至数月。一般说来,急性发作而疼痛剧烈,其机会较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者为少。

  【诊断】

  根据疼痛的分布性质作出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一般较难。但为了确定其原因,需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应了解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发病时间、病程,疼痛发生的原因及诱因,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影响疼痛的因素等等。

版权所有: